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供应链金融除了电商金融这种业态外,存在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物流金融化:物流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介入供应链金融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乃至深度融合,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往往规模庞大但利润率微薄的物流企业的全新利润增长点。UPS认为,“未来的物流企业谁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有研究表明,全球物流巨头的UPS和马士基现在最大的利润来源都是供应链金融服务。
物流企业做供应链金融,风险要比传统银行低得多。掌握的信息全面,可随时跟踪物流、信息流,还有运用客户信息系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降低风险,信用查询作业能力也比一般银行要好。
近两年,第三方支付也从简单的支付网关逐步延伸到支付上下游企业融资。第三方支付了解到上下游企业的交易和融资信息,掌握了交易过程的资金流和信息流,以此来控制融资风险。包括快钱、汇付天下,易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加大对行业支付(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投资和业务拓展力度。
2、供应链数据化:订单情况、交易历史,主体资质等信息逐渐数据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平台交易的发展。供应链各环节交易链条上的订单情况,交易历史,交易主体等信息都会逐步沉淀在平台上,平台可以梳理这些数据提供给银行,由银行提供资金,平台为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证。解决了资金瓶颈,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如市场上专注于商贸零售行业的富基标商,就是通过搜集采购商和供应商的交易信息,重构整理之后提供给银行授信部门。因为商贸零售行业的供应商特点是小,散,杂,一般银行都不愿意介入这样的行业,通过数据中介服务商,银行资金就可以介入此类行业的融资。
互联网企业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深度融合,开拓供应链金融因为,推动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网络信贷业务崛起。目前提供网络小额信贷业务的公司主要分成两类:一是掌握大数据的互联网巨头为打造良好的生态体系而推出的网络信贷业务,如阿里巴巴的阿里小贷、亚马逊的“Amazon Lending、谷歌的广告信贷业务等;二是利用大数据开展网络信贷业务的创业公司,Kabbage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3、金融网络化:用互联网整合电商、支付、物流、银行、政府、海关等数据节点
金融的风险往往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不对称的原因在于信息割裂,各个信息孤岛没有连通或者不易连通,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包括移动互联,大数据等快速高效的方式,金融机构可以将各个信息数据节点(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互联网、海关、税务、工商、其他征信数据部门)连接起来,构造关于拟融资客户的信息全景图,最大程度上降低融资风险。此外,这个连接的过程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的,而是自组织,市场化行为来实施的,各个数据信息节点会自主连接其他节点,以补充自己没有的信息和数据。
4、交易标准化:供应链各主体交易边界逐渐清晰、接口标准规范
交易标准化可以分为,交易场所标准化,各种交易所,交易平台将会越来越多;交易接口标准化,与交易对手方的接口会清晰标准;交易合约标准化,保证交易的快速达成,标准合约交易会越来越多,并且这种合约可质押可再次流通;交易对手标准化;合格交易商制度会规范;交易流程标准化,通过标准严格的流程约束交易整个过程,能够规模化扩张;交易结果标准化,结果可预测,可定义;交易数据标准化,交易过程中的数据内容格式会逐渐统一,保证数据的互通互联高效。
5、平台专业化:出现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专业化、垂直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纵深化,将会有更多的专业化、垂直化的业务平台(包括数据平台,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等)产生,专注于各自行业精根细作,集信息咨询、交易、担保、投融资等服务于一体。 而银行等机构将和这些业务平台紧密支持,提供批发资金,扩大银行客群,提高银行收益,与电商共同发展。
“供应链金融风控”的42个问题
有关三类SCF产品的若干风控问题
(一) 应收类产品
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
(1) 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做支撑是应收账款保理风险的关键,那么如何对应收账款的真实贸易业务做确认呢?我们建议是否可以通过保理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与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对接,抽取供应商的真实贸易数据做风险评估的依据。
(2)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
(3)转移账款风险。
2. 关于应收账款的特征
(1) 可转让性,即应收账款债权依法可以转让。
(2)特定性,即应收账款相关要素,包括额度、账期、付款方式、应收方单位名称与地址……
(3) 时效性,即应收账款债权没有超出诉讼时效或取得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
3.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应对措施
(1) 要求核心企业向资金提供方出具应收账款单据证明,同时结合买卖双方的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货物运输单据、买方收货凭据等资料审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2) 通过交叉核验的方法复核核心企业的收入真实性,确保其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其稳定的支付能力。
4. 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的账款质量风险
应收账款模式下,应收账款是该模式下融资企业向资金方借款的唯一质押物,其质量的好坏关系着风险的大小。
资金方在授信审核时重点考察以下几点:一是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二是应收账款的合法性;三是应收账款的可转让性。
(二) 存货类产品
5. 融通仓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问题
模式的潜在风险点在于:
(1)仓单风险。
(2)物流企业的资信风险。
(3)质押物价值风险。
6. 融通仓融资模式风险应对措施
(1) 确保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资金提供方应当慎重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尽量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物流企业。
(3) 正确选择质押物并建立商品价格波动预测系统。
(三) 预付类产品
7. 保兑仓融资模式的主要风险问题
(1) 核心企业资信风险。
(2)商品监管风险。
(3)质押商品价格变动风险。
8. 保兑仓融资模式风险应对措施
(1) 确保核心企业的信用程度。
(2) 确保货物信息的流通。
(3) 针对质押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资金提供方可以根据生产阶段变化、授信风险变动调整利率与贷款成数。
三类供应链金融产品的通用风控问题
(一) 七“化”问题
9. 业务闭合化问题
业务闭合化指的是供应链运营中价值的设计、价值的实现、价值的传递能形成完整、循环的闭合系统,一旦某一环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就有可能产生潜在风险。
10. 交易信息化问题
交易信息化指的是将企业内部跨职能以及企业之间跨组织产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流等各类信息,能及时、有效、完整地反映或获取,并且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清洗、整合、挖掘数据,以便更好地掌握供应链运营状态,使金融风险得以控制。
11. 收入自偿化问题
收入自偿化是指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所有可能的费用、风险等能够以确定的供应链收益或者未来收益能覆盖。
12. 管理垂直化问题
管理垂直化意味着为了遵循责任明确、流程可控等目标,而对供应链活动实施有效的专业化管理,并且相互制衡,互不重复或重叠。
13. 声誉资产化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声誉代表了企业在从事或参与供应链及其金融活动中的能力或责任。这一状态是促进金融活动稳定、持续发展,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
14. 风险结构化问题
风险结构化指的是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能合理地设计业务结构,并且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或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15. 去中心化问题
去中心化”是通过对供应链的闭环管控,实现资金在以融资方为中心构建的生态圈内循环,将还款来源从下游向下游的下游延伸,直至终端消费者。
(二) 有关“信用风险”
16.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未按期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平台和投资人面临本金和利息受损可能性。
17. 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信用风险,根据审慎考察原则,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和经营业务的全方位把关。
在资信层面,不仅要查看借款人的历史征信记录,还要考察所在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有无大面积违约和集体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
在经营业务上,销售额、资金周转率和行业收益率是基本的参考指标,结合到具体借款人还要看其历史营收、经营年限、学历、婚姻情况和家庭背景等。
(三) 有关“操作风险”
18. 什么是业务操作风险,何为技术风险?
业务操作风险是指内部控制失灵、业务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是当前业界普遍认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
此外,引入大数据风控管理系统的平台还面临技术故障、数据丢失等技术风险。
(四) 有关“供应链风险”
19. 如何解决供应链当中信息不对称
第一,数据的获取;第二,信息;第三,方法论。
20. 供应链断裂风险
目前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是资金方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向整个供应链提供融资的金融解决方案,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其上下游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实际上是将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转化为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升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
21. 供应链环节的数据来源
一是金融机构,银行、支付公司等机构。
二是来自融资企业自身以及核心企业。
三是来源于物流运输企业。
四是数据来源海关、工商、保险、征信等数据平台。
22. 如何有效管理多级供应链风险
增加多级供应链的透明度。供应链核心企业至少需要关注2级供应商的风险,对1、2级供应商的财务、运营以及合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分析,多维度预测供应链风险。利用大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多维度供应链风险信息,预测供应链风险。
(五)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传导、隔离和转移”
23. 关于供应链风险传导性问题
供应商的交付风险同时也与其企业的股东公司或者子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关。如果某家供应商的股东公司出现重大财务问题,该公司自身财务状况也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进而降低其自身交付稳定性。
24. 关于供应链金融中风险隔离问题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讲,“风险隔离”是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价值之一。
即使采用“风险转移”模式,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增信问题,但仍需要有效的隔离风险,否则“风险转移”也是会失效。
25. 关于供应链金融中“风险转移”模式问题
“风险转移”模式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侧重于对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研判,导致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管控。供应链融资涉及主体多,关系错综复杂。
(六)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控相关的其他问题
26. 关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问题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风控可站在产业链高度进行评估, 将供应链中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基于贸易真实性给予产业链授信,注重资金闭环、四流合一,通过技术手段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所以能够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中。
27. 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问题
自偿性是供应链金融最显著的特点,而自偿的根本依据就是贸易背后真实的交易。在供应链融资中,资金方是以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交易方的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质押/抵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8. 如何把握本质以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
清醒地认识供应链金融的结构、流程与自偿性,要真正做到“了解您的客户”(KYC),识别贸易融资自偿性所隐藏的风险。
只有确认其身份信息和交易数据真实的基础上,各种数据分析、模型判断才可能发挥作用。要将财务分析和融资方贸易活动的价值分析结合起来,将数据自动化判别和人的主观识别有机结合起来。
有关SCF产品中三种要素的风控问题
(一) 有关“抵质押物”的风控问题(预付类和部分存货类SCF产品适用)
29. 关于供应链金融中质押物的选择风险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资金方对于融资企业的授信用时较长,需要经历“预定—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对于质押物的特性以及价格稳定性要求较高。抵押物是融资企业违约后资金方减少损失的最为重要的保证,应当容易变现。
因此,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质押物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稳定性;
2) 流动性;
3) 保值性。
30. 什么是质押担保物贬值和流通风险问题
首先,是担保物的仓储管理风险;其次,是质押物贬值和流通风险。
31. 质押担保物贬值和流通风险控制措施
在仓储时要与第三方进行联保,同时物流方和业务人员也要不定期对货物进行检查。在担保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其贬值可能和流通变现情况,同时严格控制出借金额和担保物的价值比例。
32. 关于供应链金融中抵质押资产风险问题
抵质押资产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对应贷款的备用还款源,其资产状况直接影响到资金方信贷回收的成本和企业的偿还意愿。
一方面,抵质押资产是受信人如出现违约时资金方弥补损失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抵质押资产的价值也影响着受信人的还款意愿,当抵质押资产价值低于其信贷敞口时,受信人违约动机将增大。
(二) 有关“核心企业”的风控问题
33. 产业类核心企业的风控优势
货品标准化+仓储能力。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价值评估越容易,同时高度标准化的货品在资产处置上更容易,降低流动性风险。
核心企业自建仓储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也是产业类核心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34. 平台类核心企业风控优势
大数据优势。平台类核心企业,拥有更高的业务频次,上下游分别为供应商和消费者,基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款以及信用融资是主要形式,风险控制主要靠平台交易往来所形成的大数据优势。
35. 以核心企业付款作为还款来源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关键风控问题
这类业务的风控关键点是:把控支付核心——核心企业,包括严格核心企业准入和核心企业动态监测。
一般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自主制定的核心企业准入条件,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心企业准入,从源头控制风险。
同时需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公开市场披露信息、媒体报道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等,提前预判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新增业务开展。
36. 核心企业的挑选原则
核心企业是因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是整个供应链金融发展和壮大的支柱,但也是由于其规模大、影响力大,在供应链金融中是决定风险的特异性变量,不符合金融基本原则中的风险分散原则;所以,核心企业的违约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崩塌。
考查核心企业的经营实力。
考察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管理能力。
考察核心企业对资金方的协助能力。
(三) 有关“物流监管”的风控问题
37. 关于供应链金融中物流监管方风险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为发挥监管方在物流方面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降低质押贷款成本,资金方将质物监管外包给物流企业,由其代为实施对货权的监督。
但此项业务外包后,资金方可能会减少对质押物所有权信息、质量信息、交易信息动态了解的激励,并由此引入了物流监管方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物流监管方会出于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损害资金方利益的行为,或者由于自身经营不当、不尽责等致使资金方质物损失。
38.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状况和监管能力问题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质物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有时甚至直接参与贷款授信和风险管理,因此,其资信状况和监管能力与该模式下的风险关系巨大。
资金方在授信审核时重点审核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运能力(重点审查出入库程序、规章制度完善性和执行情况),规模实力,仓促、运输和监管条件,信用记录,与核心企业以及资金方的业务联系和数据信息共享程度等。
(四)供应链金融业务所处的产业市场环境
供应链金融不是独立于相关的产业市场,市场行情的波动,特别是商品供求关系,商品价格的波动,会对相关供应链金融形成巨大的风险,我们将这一条列在最后,并不表示这个风险是最不重要的,相反,我们认为产业市场风险是整个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
39 选取优质的供应链介入,是控制市场风险是最优办法
40 供应链金融资金方不能充当供应链运营的劣后方,而应当是优先方,简单说,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资金方对优质项方的资金配资。
41 供应链金融企业应当深入相关产业,不是简单做资金运营,要懂产业,要实时动态监控产业市场行情。
(五)税务风险排查
42 供应链金融企业应当排查相关供应链从源头到终端的增值税流转情况,防止出现税务风险。
来源:供应链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