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双枢纽一基地”建设 济南致力畅通双循环
2024-10-11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济南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位列其中,算上此前已获批建设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济南已成为国家物流领域“双枢纽一基地”建设城市。

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何以选在济南,济南又何以把枢纽放在市域中部,“双枢纽一基地”建设对济南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会有哪些促进作用,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济南董家铁路货运中心集装箱众多。

  这次陆港型获批三个“济南有其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确定并发布了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济南陆港型、石家庄生产服务型、武汉商贸服务型、攀枝花生产服务型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入选。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10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9个、东北地区2个;从枢纽类型看,陆港型3个、空港型2个、港口型1个、生产服务型8个、商贸服务型9个、陆上边境口岸型3个。

  此次入选建设名单的26个枢纽具有三方面显著特点。一是更好服务产业发展,促进降低物流成本。相关枢纽为生产制造产业提供了优质物流服务供给,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二是吸引各类要素聚集,助力发展枢纽经济。相关枢纽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和综合服务能力优势,吸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在培育发展枢纽经济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三是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加快推进对外开放。相关枢纽加强多元化的国际物流辐射能力建设,畅通对外物流通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有力支撑。

  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发布6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共151个枢纽,实现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物流领域的意图明显,就是要加快形成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不断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促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青睐济南

  物流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2020年,济南已经入围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建设运营主体为山东盖世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近日,济南又入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至此,济南成为“双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济南的优势在哪里,或者说,国家物流枢纽何以青睐济南?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和2021年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15年)》中就提出,要聚焦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支持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立以“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当时济南就成为商贸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如今,“双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相继落地,这与济南的独特优势密不可分。在区位优势方面,济南是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西靠内陆腹地与山西、河南等能源基地相通,东邻青岛、烟台、日照港口群,具备南北衔接、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区位优势。

  在交通方面,济南位于北京至上海、青岛至拉萨、烟台至重庆三条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上,铁、公、空、水交通条件优越,铁路网络中枢地位突出,“米字型”高铁成网运行;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196条空中航线联系海内外112个城市;小清河全面复航,具备内河水运条件。

  济南支线交通网络发达,依托“三环十二射”高快一体路网和铁路支线等,支撑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承环渤海经济圈、西通中原经济区的支线集散网,以及环绕济南都市圈、城市群区域辐射网络。

  济南经济发展实力雄厚,区域经济辐射特征鲜明。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943.7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57.4亿元。制造业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四大支柱产业规模超过1.6万亿元。流通中枢地位突出,各类交易批发市场集聚,年完成批发业销售额超万亿元。

  济南300公里物流经济辐射空间内,覆盖1.2亿人口,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年货运总量需求近40亿吨,为济南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创造良好产业基础和物流市场空间,也对济南国家物流枢纽规模化组织和物流辐射提出新要求。

  济南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128家,其中国家5A级物流企业17家,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山东高速物流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

  济南物流服务持续优化,国内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发达,其中国际通道运营线路达53条,2023年开行中欧班列1006列;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铁海联运班列运行328列,以陆港枢纽集散为特征的铁路运输、大宗物资、农产品及冷链物流发展特点突出。

  近年来,济南市围绕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推进城市物流设施网络建设,形成“两枢纽一基地多园区”设施总体布局,已建成2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选址济南市域中部的深层考量

  关心济南物流产业发展的人会注意到,济南刚获批建设的这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选址在市域中部,共分两个片区:一个是由董家铁路货运中心及周边物流空间形成的集中发展区,另一个是将山铁路物流园片区。

  根据济南市政府的《济南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集中发展区占地2126亩,布局建设铁路多式联运中心(1067亩)、综合服务中心(60亩)、冷链物流供应链服务基地(342亩)、中欧班列运营中心(98亩)、仓储分拨基地(559亩)等功能区;将山片区占地348亩,布局建设铁路货运中心(248亩)、仓储分拨配送基地(80亩)、综合服务区(20亩)等功能区。

  济南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何以选址这里?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基于以下五方面考虑:一是支持陆港特征功能实现的基础扎实。这里铁路干线运输能力强大,区域分拨、配送、海关监管、国际物流功能完备。


  二是存量设施、业务规模大,符合存量优先原则。这一区域2023年货物吞吐量近13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9.6万标准箱,商品车运输10万辆。

  三是两片区功能互补、联动发展。两片区分别侧重铁路集装箱、大宗物资铁路运输功能,并共用海关监管作业场站。

  四是契合济南市产业空间布局,便于就近服务产业,发展枢纽经济。周边济南高新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值超3400亿元,煤炭、矿石、钢材等货运需求超3400万吨。

  五是这里增量拓展基础好,周边用地储备充足,扩张发展空间大。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杀手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强调要“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济南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围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那么,这个国家物流枢纽会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起到什么作用,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会明显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首先从济南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区位优势看,位于济南市域中部,周边集中了济南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济南国际机场、济南小清河港、济南东站及多条高速公路,如此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具备开展“公铁空水”四位一体多式联运的基础条件。


  其次,从济南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片区已经运行的物流情况来看,已经在推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比如,通过创新海铁联运、“铁海E通”报关模式,减少货物短倒和港口仓库使用费,降低区域制造企业综合物流成本近300元/标准箱,年节省费用近700万元。

  如今,济南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将会在多方面持续助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首先,依托国家物流枢纽,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聚焦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通过推动企业主体融合、设施设备联动、业务流程融合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应用场景,据测算,将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10%以上。

  其次,有效发挥济南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铁路干线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持续拓宽与其他物流枢纽的通道网络,推动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公转铁、铁海联运、多式联运,不断加快济南运输结构调整优化,预计年可新增大宗物资公转铁200万吨以上,商品车运输公转铁2万辆。

  最后,通过干支仓配一体服务与供应链集成的规模化对接和精准供需匹配,将大幅提高铁路专用线、公共仓储等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流通时间,支持降本增效,提升商业利用效率。以山东港口中国北方消费品中心为例,通过提供日用消费品行业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可为相关企业提升周转效率1-2天,降低物流成本10%-15%。

来源 :济南日报



山东省物流与交通运输协会   鲁ICP备16016742号-1   鲁公网安备37010102001404号
0531-8602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