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水运智慧化转型升级及今年中国航海日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杨华雄、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陈波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付绪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港口航运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这些重要指示为水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水运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在运量方面,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近年来,水路货运量累创新高。2023年水路货运量达到93.7亿吨,首次突破90亿吨的大关。今年1—5月份,水路货运量完成了38.6亿吨,同比增长了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1.3亿标箱,同比增长8.8%。从内河来看,长江和西江干线上的三峡船闸和长洲枢纽船闸今年以来合计通过货物1.7亿吨,同比增长了13.8%。1—5月,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了22.2万吨,同比增长了8.9%。沿海和内河、内贸和外贸水路货物运输均呈增长态势。
在投资方面,水运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1—5月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786亿元,同比增长了7.2%。一批水运重大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平陆运河工程累计完成了335亿元,3座大型枢纽均已进入了船闸主体施工阶段。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项目去年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约45亿元。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今年正式建成投用,实现了万吨级江海船舶常年直达武汉,有力服务了中部地区的崛起。
交通运输部本月印发实施了《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联通体系工作,高质量构建现代化港口与航道体系等政策措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正在以这个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水运规划和建设,推进水运的高质量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多点发力加快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新能源、清洁能源继续加快应用,上海、深圳、宁波舟山港等沿海港口已具备液化天然气的加注能力,上海港洋山港区首次完成了国际集装箱船绿色甲醇加注,我国首艘自主研发建造的可载运700标准箱的江海直达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已常态化使用岸电,沿海干线枢纽港岸电设施覆盖率超过了90%。今年上半年,我国港口新增7座大型自动化码头,已建和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全国已建电子航道图覆盖航道里程超过5700公里,今年将深入推动长江干线与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形成长江水系电子航道“一张图”。
在出行服务方面,水路旅游客运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开辟了自然景观、特色文化、沿海观光游等业务。国际邮轮运输加速恢复,今年上半年共有23艘邮轮计划营运206个航次,全国邮轮旅客运输量预计达到49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增长了接近60%,呈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入推进水运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奋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01
智慧港口正在逐步成为
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付绪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智慧港口正在逐步成为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重要转变。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近年来,持续深入推进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以及堆场装卸设备等自动化,在码头实现全面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这些工作在不断推进,我国港口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总体位居国际前列。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有21座,自动化的干散货码头有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率先投入使用,有的已经实现集卡自动化长距离运输。
形成了成套的技术标准体系。我国制定发布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煤炭矿石码头设计规范等一系列的行业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带动和支撑了智慧港口建设发展。同时,推动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中国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技术方案已走出国门,在部分国家港口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港口服务能力大幅提高。近年来,我国各个港口大力推进码头专业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港口的作业效率。“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黄骅港,通过自主创新,港口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和现场的无人化作业,装船效率显著提升,辅助作业时间也大幅压缩,现在船舶平均在港时间缩短了2天左右。船舶运行周转效率的提高,为航运企业、港口企业的降本增效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智慧港口评价体系,大力推进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港口服务智慧化水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水运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02
“智慧”已成为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重要的特征
杨华雄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航海日活动主题是“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设计这个主题,主要有两点考虑:
一是适应新时代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展开,各类新兴技术正日益融入到航海的各个领域,我国的智慧航海、智慧港口、智能制造等实践探索正在全面展开,“智慧”同样成为了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是契合今年世界海事日的主题。7月11日既是中国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今年世界海事日的主题是“领航未来:安全至上!”领航未来,需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运行业的融合创新,为未来航海事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为世界航海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自设立以来,在多个涉海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航海日已经成为我国涉海领域级别最高、范围最广、综合性最强的一个节庆活动,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促进了文化传承。7月11日是明朝郑和首下西洋的日子。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将每年7月11日确定为“中国航海日”,目的是引领人民群众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增强经略海洋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每年航海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传承航海文化、弘扬航海精神、宣传航海事业成就和先进人物事迹,培育和提高了国民海洋意识和航海素质,特别是激发了青少年热爱海洋、热爱海洋事业的兴趣,为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推动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航海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进入新时代,为航海日活动注入了现代科技内涵。每年航海日,交通运输部都大力开展航海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发布航海研究最新成果,颁发航海科技奖项,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航海科技与教育博览会,有力推动我国航海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推动了高质量发展。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交通运输部大力推动向海图强、向海而兴,每年航海日举办高端论坛,共享发展知识,共谋发展良策,推动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实现大幅跃升,港口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世界级港口群加速形成,我国航海事业呈现出蓬勃生机。
03
要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广大航海爱好者愿意参加
张宝晨介绍了今年的航海日活动相关情况,航海日当天所有的中国籍船都将挂满旗,航海类机构挂彩旗,11日上午9点,所有中国籍船舶将会鸣笛,全国航海类、涉海的学校、展览馆、博物馆、科普基地,也都将向社会全面开放。7月11日当天,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将向社会发出航海日公告,全国各地会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要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大的航海爱好者愿意参加。
今年将从三个方面打造主场活动亮点:
突出国际性、主题性、专业性和前沿性,打造航海领域高端的国内国际交流平台。核心板块是中国航海日论坛,有主论坛,还有十几个专题论坛,都将聚焦当前航海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技术、新业态,涵盖了船舶安全技术、海员服务、智慧港航、航运绿色转型、航海安全教育、航海文化建设等方面。此外,中国航海学术年会将邀请工程院院士、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航海科技奖特等奖项目的代表作学术报告,全国遴选的优秀论文将在会上进行交流,并且围绕航运绿色发展举行专题研讨会。
突出航海日主论坛和活动周启动仪式发布环节的权威性、典型性和丰富性。届时将发布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智慧港口建设成果、安全诚信船公司以及船舶的名单、航海领域的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名单,以及中国航海学会科技奖获奖名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招商局“海辽轮”起义75周年,将邀请“海辽轮”船长在发布环节发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建新功”的倡议。
突出公众的参与性。今年主场多项活动都将采用直播形式,以便大家实时收看。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将举行航海文化论坛、航海科普季启动式、航海科普夏令营开营式、中小学生航海书画比赛优秀作品展,同时还有“匠说航海”科普讲座、中国海图专题展等活动,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航海科普文化体验平台,让公众在获得丰富的航海历史与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亲身感受到航海文化的魅力。
04
航海日活动周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陈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航海日活动周筹备工作开展以来,在交通运输部的鼎力支持下、在中国航海学会专业的指导之下、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筹备工作,专门成立了筹备的协调工作专班,设立了10个工作小组集中办公,全力推动筹备工作。
突出贴心暖心,高标准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在场地保障方面,实现了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加强整个场地保障的调度落实,明确接待酒店的接待标准、餐饮品类,确保整个活动安全、优质、高效。在志愿者服务方面,招募了400名志愿服务者,开展展会礼仪、会场引导等工作,加强志愿者的航运知识包括市情区情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在后勤服务方面,加强了电力、通讯、医疗等保障措施,建立了应急工作机制,开展绿色服务通道,全面做好参会嘉宾的服务保障。
突出群众可感可及、高水平做好文化活动策划。这次活动周期间,将开展群众文艺汇演、航海主题展、中国海图展、少儿美术创意展等10多项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积极体验,提升大家的海洋意识和航海素质,激发大家热爱海洋、热爱航海事业的浓厚兴趣。此外,市级有关部门也将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群众性航海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航海日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
突出航海主题主线,高品质做好氛围营造工作。围绕弘扬新时代的航海精神以及本次活动的主题“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市、区两级媒体将在活动周期间设立航海文化、航海科技专栏,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也将大幅增加航海科普教育内容。同时,在活动的主会场周边主要道路、交通场站、热门景点开展氛围的营造,利用航海日活动周和中国航海日论坛,进一步宣传推介滨海新区的发展成果。
05
我国航海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付绪银介绍,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程,航海保障事业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长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了68.8%,并且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实时的更新服务,2023年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达到492万幅;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建设水上安全通信网,作为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海上遇险安全通信服务;积极推进4G/5G建设和卫星通信应用,持续提升卫星宽带数据通信能力。到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海保障体系,实现了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
同时,航海保障是一项国际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国际航标协会、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理事国,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按照国际标准,为航行于我国管辖水域的各国船舶提供导航服务;推动北斗卫星加入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搜救系统,这也是继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之后的第4个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增强了全球遇险搜救的服务能力。
今年航海日的主题是“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航海保障事业也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转型升级,交通运输部将大力开展航海保障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化发展底座”;强化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推出智能化航海保障服务,加大力度推动航海保障事业适应航运事业的发展,在建立全球最大的航海保障网络的情况下积极服务,为国际航运作出贡献,引领全球航运业发展,不断提升航海保障的综合服务能力。
06
铁水联运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杨华雄表示,推进铁水联运发展,是交通运输部近几年来一直持续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今年2月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次强调,要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交通运输部一直把铁水联运工作作为推进“公转水”“公转铁”的重要抓手,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重点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了110个铁水联运型枢纽,引导铁路专用线接入港区。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已经超过了90%,今年还将新增5条重点港口进港铁路线,建成后港口铁水联运网络将更加完善。
在加强标准规则软联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印发实施了《铁水联运标准化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了《港口海铁联运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要求》《多式联运货物分类与代码》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铁水联运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建立了省级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福建、山东、江西等地港口和铁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数据对接,铁水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加快推进“一单制”“一箱制”,示范推进了联运服务“一单到底”、联运组织“一箱到底”、联运信息“一站共享”、支持政策“一体联动”,使铁水联运衔接更加顺畅。
为了充分发挥铁水联运效能,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集装箱、大宗货物铁水联运发展,全国铁水联运保持了较快增长。1—5月份全国港口铁水联运完成了4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17.6%;我国“北煤南运”的煤炭下水全部采取铁路集港,1—5月完成了4亿吨,充分发挥了水路、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有效降低了交通的物流成本,有力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