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多部门开始制定落实相关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随后,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商务部等多部门近期相继出台《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积极推动该项目的落地。
从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工业行业,到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再到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家电家具等,设备覆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设备更新,蕴藏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催生出更多物流需求。物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向“新”而行?
▍以旧换新,超6万亿元规模市场正在打开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需求空间大,超6万亿元规模市场正在打开。当下,国家正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
设备更新进入集中释放期
“打算老房改造,有一些旧家电想换新下,用了十年的冰箱有异味,还有一台洗衣机和两台旧空调都想换掉。”湖南的唐女士说。于是她联系了京东电器家电提案师,提案师不仅上门测量了尺寸,还为唐女士匹配了非常满意的家电套餐。“淘汰的洗衣机、空调和冰箱不仅可以抵钱,在送货的时候直接拉走,都不用我操心,这个服务还是挺好的。”唐女士为京东电器“以旧换新”服务由衷点赞。
本刊了解到,今年我国将加快家电回收、拆解产业的培育,规范整治二手家电流通秩序,严禁违规翻新、拆零组装的三无产品流入消费市场。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家电生产、销售企业利用配送、安装、维修等渠道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家电。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京东电器自营门店销售额创新高。双重补贴的诱惑还是很大的,部分机型的补贴力度甚至达到了新机活动价的25%至30%,3月以来,全国门店以旧换新业务量环比增长超过200%。”京东电器相关负责人表示,代表新生活方式的家电销售一路看涨,像扫地机器人、洗地机、洗碗机、烘干机等等都参与以旧换新补贴活动,这些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也迎来了需求新一轮释放。
其实,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就在我们身边。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多种耐用消费品销售大国,机器设备、耐用消费品保有量大。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接近40万亿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世界的1/3,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装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每年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更新需求和汽车、家电换代需求在6万亿元以上。
此前,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用一组更详细的数据加以说明:在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乘用车超过1600万辆,其中车龄15年以上的超过700万辆;平均每年约有2.7亿台家电按标准来说超过了安全使用年限。我国的汽车、家电、家装市场综合体量大,相当一部分产品使用年限较长、能耗排放较高,有的因为长期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潜在更新需求进入了集中释放期。
今年4月以来,设备更新各领域的支持政策细则持续落地。4月3日,央行与金监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4月7日,央行宣布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在中央层面政策落地后,全国各省(市)陆续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落实中央政策,北京等27个省市印发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出台制造业贷款贴息、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支持政策。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看来,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让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有助于释放内需动能,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是一项惠民利企、一举多得、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重大举措。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刚对此持相同观点。“推动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推动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因为工业投资需要购买大量的工业设备,有了先进的工业设备,才能生产出更好的消费品,才能更好地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催生出更多物流的“量”需
“设备更新会催生更多的物流需求,物流业需要抓住此次以旧换新的契机,通过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物流效率,加快转型。”四川大学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副会长梁学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梁学栋进一步告诉记者,设备的更新对物流确实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把新设备运过去是正向物流,而逆向物流则是把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运回来,其中的需求量就是双倍的。正反向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当中产生了更多的物流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设备更新带来的物流需求只是正常需求。从物流角度来看,只有量的差别,并没有需求的根本差异。”《物流时代周刊》“中国物流100人(智库)”、天津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原运营总监恽绵持不同观点。他进一步指出,目前物流量处于一个紧缩状态,这是一个“负影响”,而大型设备的升级改造会带来一个“正影响”,两者相消。所以,设备更新对物流业的影响只是“量”的增加,并不会带来“质”的变化。物流业要实现“质”的转化,必须在物流供应链的数智化方面多做功课,实现降本增效。这也倒逼物流企业必须加速数智化转型。
对此,中车物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明东颇有感触。他表示,设备的更新对大件物流确实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从事大件物流的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大件运输涉及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其成本受到油价、人工、设备、税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波动、环保政策收紧、人力资源紧张等原因,大件运输企业的成本不断上升,利润承压。此外,大件运输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方式,其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件运输企业需要遵守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物流的转型升级。”
恽绵认为,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客户的需求在任何时候都是占第一位的。此次设备更新只是其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业务增量新机会,并非长期利好,企业切忌盲目投资,大幅增加固定资产采购及人员开支,而是要根据客户需求出发,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案,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完善“换新+回收”物流体系,打造新动能
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塑物流生态。物流企业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携手各方形成合力,破解物流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完善“换新+回收”物流体系。
完善“换新+回收”物流正当时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半个月后,3月28日,国务院召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视频会议并强调,要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由此可见,完善“换新+回收”物流体系正当时。
梁学栋指出,如前所述,设备更新会带来正向、逆向两种物流需求。我国逆向物流发展向来比较薄弱,正好可以借势完善逆向物流的回收标准、回收规范、回收流程,并引入金融支持,通过与回收商的联动,实现设备部分零件的复用。此外,大型回收物流网络的构建也是一个新命题,仍需产业合力破解。
梁学栋进一步补充道,设备更新本身就是供应链的一个延伸,企业在构建自有供应链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成本、品牌的竞争逻辑。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物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和推广智能装备及软件的力度,赋能“换新+回收”物流体系的升级完善。
体系发展,标准先行!《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还提出,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强化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标准是行动的“指挥棒”,也是完善“换新+回收”物流体系的主要抓手。我国应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加快制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有利于推动更多中国产品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此外,他进一步建议,设备回收应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先搞试点、示范,像手机回收一样走出一套自己的模式,在全国推广复用。
在近日召开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第2次专题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强化统筹协调,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道,安排中央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项目,打好财税、金融等政策组合拳,强化要素保障,促进产业向“新”而行。
合力提振内需,打造新动能
“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被明确赋予提振内需的功能,在近五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尚属首次。由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领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企业改造升级投资的意愿有待激发等问题。再叠加当前外部环境趋于严峻和复杂、内部需求较弱、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等问题。2023年,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相比上年增长3.8%,比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了2.7个百分点。同时,许多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教育、文旅、医疗等民生领域投入相对不足,也抑制了居民在消费品升级方面的需求增长。如此背景下,物流企业又该怎样认识和推进这项工作?
业内专家分析,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建立在企业和消费者自愿行为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同时,通过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更好发挥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正所谓,规模才能出效应,国企的先行先试效果好的话,也将成为正面示范,调动更多民营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梁学栋认为,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诸多行业领域具有明显占比,而且业务规模较大,设备聚集度较高,设备投资占比较大,且成套设备比例较高,国企先行可有效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
盛朝迅建议,我国可加大对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的金融支持,形成多方合力。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特别是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再贷款、贴息支持和担保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措施,细化实化目标任务,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积极满足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切实提升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能力和质效。
与上述专家的观点不同,恽绵并不建议用强力的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国企的规模和财力可支持其先行先试,民营企业还需要从自身经营角度出发,酌情参与。当话题再转回到“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如何构建时,恽绵的建议更是理性。“无论是设备的更新,还是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其话语权都在再生资源的企业手里,物流企业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率先建立一个逆向物流基地未尝不可,但这件事情并不是物流企业能把控的,而是需要与再生资源企业合作。”
不论政策如何支持,企业如何规划,只有实践才能探索出新的路子。日前,从事废弃物拆解回收的循环经济企业格林美就与京东达成合作,共建数字化回收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平台。双方充分利用京东的平台、物流体系以及格林美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及资质,在废旧家电、电子废弃物回收等方面开展合作。
菜鸟集团也与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废旧家电环保处置、再生资源物流供应链、再生资源溯源管理、碳减排路径、大件物流运输服务、绿色物流园区打造、智慧物流建设等多个领域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废旧家电绿色供应链循环体系。
对此,盛朝迅表示,在企业协同合作的同时,政府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各有关部门需陆续制定出台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工业设备更新换代等多个领域的具体政策或规范,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和标准提升行动具体方案,不断完善配套措施。
▍以“智”致远,物流业塑造发展优势
站在设备更新的“风口”上,物流企业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推动相关行业技术升级进步,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的增长。
价值核心在于供应链延伸
“无论是设备更新还是消费品的以旧换新,落脚点均在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核心在于供应链的迭代。”梁学栋对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我国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是我国产业体系的突出问题。
在梁学栋看来,此次设备更新的逻辑不是新旧问题,而是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如何用自动化、人工智能新技术手段更好地实现设备的更新迭代,并在迭代过程中,利用信息手段估算出来项目的投入、产出及回收的成效逻辑,才能回归价值核心。
《物流时代周刊》“中国物流100人(智库)”、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发中心副主任李彦林进一步指出,从社会化角度看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成本就像是大海里的一座冰山,露出海平面的直接物流成本只占整座冰山的一小部分,海平面以下的社会化物流成本费用才是最重要的社会物流隐性成本费用,也是物流降本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他对记者表示,借助此轮设备更新,物流业降本增效应推动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突出系统思维,推动由单一环节降本向系统性降本、结构性降本转变,降低物流成本不等于降低物流服务价格,走出低价竞争、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二是突出融合提升,推动由单纯降本向降本、提质、增效协同发力转变,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强化物流的价值创造、产业提升功能,大力发展专业化、高端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服务。
三是突出创新引领,推动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数字化驱动转变,大力发展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四是突出改革驱动,推动由硬联通降本向制度、规则软联通转变,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强化有效制度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向改革要动力、找空间。
物流业当以“智”致远
物流业的转型不能局限于单一环节,而是要与产业链强链补链策略紧密结合,实现产业链的全面提升。为此,物流企业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供应链体系逐步提效,以“智”致远。
数据显示,近年京东物流、顺丰速递等头部企业在数字化相关领域投入增长超过50%。智慧物流持续推进,智能称重、自动化分拣、无人配送等技术不断普及。此外,相关企业探索应用大数据模型、智能算法分析等数字化手段,基于企业内部管理、面向客户服务,实现全流程物流监控调度,助力效率提升、服务优化。
中国外运则基于“场景+科技”“客户+科技”的研发思路,打造“智系列”“数系列”等创新应用,探索构建“AI+物流”新模式,形成覆盖综合物流全场景的智慧物流技术服务能力。目前,中国外运拥有超过192项专利和354项软件著作权;长途干线自动驾驶里程突破115万公里,并获准在北京开启智能网联重型卡车示范应用;完成以视觉识别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盘点机器人等研发及应用;推进“泛AI”技术应用,构建科技生态企业的协同体系,与更多头部战略客户开展联合共创,逐步形成“业务+科技”解决方案,使科技创新成为业务合作的新纽带。
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工程物流事业部于5月20日在启东顺利接收160轴线德国索埃勒自走式模块化平板车(SPMT),标志着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道路运输特种装备资源实现新跃升。本次新接收的160轴线SPMT将以上海中远海运工程物流有限公司为运营平台,根据事业部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项目运营需求陆续进行投放市场。同时,工程物流事业部还将依托战略规划和不断增加物流装备,推动搭建数字化特种装备平台,创新运营模式,加快海外拓展,深层次融入客户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全链条服务价值,为实现中远海运集团发展愿景贡献高质量的工程物流力量。
与此同时,青岛港也在不断探索港口数字化的“创新深水区”,并打造整合了口岸监管、码头作业、物流运输等资源的云港通,与港口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手续等都能进行线上操作、远程控制、实时共享。近期,云港通再次全新升级,全面覆盖青岛港5个港区业务办理,实现用户在港区提箱、集港、市入、市提和导航使用一个App作业。据测算,这项举措每年可节省约700万张纸质小票,每辆车平均周转时间节省5分钟以上。
不难预见,物流企业将不断摸索出数智新路径,这不仅延伸了我国物流供应链的服务链条,也促进产业的新质升级,不断向“新”而行。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