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山东重磅发文,明确青岛为“三核”之一,支持打造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2021-08-02



“‘三核’引领带动。以济南、青岛、临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核心,强化区域物流中心地位,充分发挥物流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中的作用,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打造枢纽经济发展高地,有力辐射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高效发展。”

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对山东省未来五年物流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25年,着力构建海陆空统筹、全方位拓展、多层级畅通、一体化协同的物流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努力打造面向全国、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和航运中心。

得物流者得天下。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促进经济高效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物流成本总体偏高,物流运行效率有待提高。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发挥好物流业的先导作用。

物流格局,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城市竞争格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物流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谁能抓住机遇,构建起便捷高效的物流体系,谁就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

近年来,青岛物流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家物流体系中的位置感不断增强,硬是从地理上的“交通末梢”逐步成长为“物流枢纽”。

7月11日,《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在上海发布。青岛位列2021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15位,在内地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宁波舟山、广州,是“迅速进步的城市。”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青岛进入20个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站到了全国枢纽城市的第一梯队。

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目标,亟需提升物流业的支撑力。

此番,《山东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又赋予了青岛全省“三核”之一的显要地位,全力支持青岛着力打造创新开放畅通的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有着良好基础,和国家战略青睐,青岛物流业大有可为。政策用好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利好。青岛不缺“帽子”,拿到这些帽子绝不是万事大吉了,关键是要用好这些帽子。

如何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切入点”,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如何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当好山东的“三核”之一?这是青岛面对的“必答题”。

01

得物流者得天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物流业开辟发展新空间、培育竞争新优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大物流新基建投资将成为大势所趋,自动化立体库、物流机器人系统、智能分拣系统、识别与感知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将进入高速成长期。

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物流业发展将进入整合提升新阶段,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

物流是经济运行的流通保障,是现代流通体系中最关键的环节。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是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当务之急是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

中国正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00.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单位物流成本增速明显趋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物流、供应链发展明确了新定位,指明了新方向。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拿出整整一篇部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无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都需要强化流通体系的支撑作用。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完善国家物流枢纽,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从城市层面看,随着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各地借助物流业抢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端核心环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谁能用好物流业,谁就能占得先机。

02

努力奔跑的青岛,频频得到垂青

发展物流业,青岛拥有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节点”双定位城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所在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和港口门户城市……

“十三五”期间,青岛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2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5公里,形成“三纵四横五连”高速公路格局。青荣城际、济青高铁、青盐铁路、董家口疏港铁路、潍莱高铁相继建成通车,铁路达到12条,运营里程66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8公里。集装箱航线达到178条,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开通民航航线204条。4F级胶东国际机场建成。全市地铁线路达到6条,运营线路总长246公里。

愈发强劲的城市“筋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青岛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长8.9%,占全市GDP比重保持在10%左右,物流业规模持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青岛物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为青岛赢得了政策利好和诸多光环:成为国家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首批“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之一;多次荣获全国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中国物流最佳投资环境奖和中国物流城市管理创新奖。

有作为,才有地位。青岛在国家物流大格局中的位置愈发显要。

2019年、2020年,青岛分别入选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全国唯一“三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顶格”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青岛被多次“点名”,功能定位由此前的“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升级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从全国枢纽到国际枢纽,两字之差背后反映的是青岛城市地位的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跃迁。这也意味着,叠加多个国家战略的青岛,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将肩负起打造“国际枢纽”的新重任,在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中的全球枢纽门户功能更加凸显,服务新发展格局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03

扬长不避短

一个城市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顺应大势,更要立足自身实际。要“千城千面”,不要“千城一面”。

青岛拥有类型丰富的立体交通网络。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中央才陆续赋予了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定位。

刚刚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青岛要充分发挥国际港口城市作用,立足生产制造、贸易优势,培育壮大航运物流业,加快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

在此基础上,统筹陆海联动,深化“公铁海空管”协调发展,引领胶东经济圈构建“衔接一体、内外畅达”的区域物流体系,带动黄河流域形成集约高效、智能绿色的物流大通道,着力打造创新开放畅通的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构建东接日韩、西连上合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

可见,港口是青岛入列“国际枢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青岛担当起全国、全省重任的重要依托,发展物流也必须首先发挥好港口作用。

眼下,青岛“一湾两翼”布局加速构建,前湾港区成为国内最大集装箱码头群之一,建成投产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港口生产泊位达到114个,年综合通过能力3.44亿吨。集装箱航线达到178条,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

应该说,青岛港口发展的态势还是不错的,但距离“国际枢纽”的定位还有不小的差距。

就目前而言,青岛港口业务增长主要依靠周边腹地,本地临港产业集群尚未真正形成,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集装箱码头现有泊位能力紧张,港口总体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要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还是要基础设施先行。要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向深水化、绿色化、智慧化、陆港网络化提升,练好基本功,不断提升港口物流的效率,增强对货源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同时,要着力从物流港向贸易港转变。青岛发起强力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就是要通过打造枢纽港、贸易港,来提高全球航运资源集聚配置能力。

此外,青岛在“空中”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无论是硬件水平,还是航线数量、吞吐量,都与城市经济地位无法匹配。

但这块短板或许很快将变成长板。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日前印发通知,明确青岛地区空域方案于2021年8月12日零时正式启用,届时,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正式实施转场运营。

这座焕然一新的新机场、新国门,不仅开启了青岛航空产业迭代升级的发展新篇章,更打开了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向未来的全新想象空间。

山东给青岛新机场的定位是,对标首尔、大阪,加大国际货运航线网络构建,打造国际间航空货运中转枢纽。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山东将着力提升青岛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深入开展国家民航提升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试点工作,大力开辟洲际直航航线,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市对接合作,增加航班中转和经停服务,打造“经鲁飞”国际中转品牌,提升面向国际和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的通达性。

有了航空这根快捷高效的“大动脉”,青岛物流业将迎来腾飞式发展,尤其是临空经济对物流业的发展将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机遇前所未有,青岛物流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作者 沈默

来源:青报观象山



山东省物流与交通运输协会   鲁ICP备16016742号-1   鲁公网安备37010102001404号
0531-86026117